有許多小孩常常因為感冒而就診,這些小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:體力較差、免疫力不足,因此常常感冒,但是,如果體力、免疫力得到增強,感冒的頻率就降低,也就不需要吃藥了。
“只要吃補,就能補充體力、增強免疫力嗎?”這是臨床上病人最常問的問題,到底應(yīng)該如何吃才是正確?應(yīng)該先看看自己的小寶寶是屬于哪一種“虛弱”,再針對虛弱對癥下藥,這里提供幾種常見的免疫力不足類型以及效果不錯的食療,供家長們參考:
第一型:容易疲倦、中氣不足、胃腸消化不好、常常一緊張就拉肚子,這是屬于中醫(yī)脾氣虛,可以用黃芪、黨參、白術(shù)、茯苓、人參、扁豆等中藥補脾益氣。
食療方面:山藥15克、薏苡仁15克、人參5克、蓮子15克、黃芪30克連同白米150克,加入適量的水煮成粥,既可增進食欲又可快速補充體力。
第二型:寶寶容易口干舌燥、夜間自覺身熱、常常盜汗(睡覺時出汗)、心煩胸悶、甚至口破,這是屬于陰虛型的免疫力不足,可以用沙參、麥門冬、玉竹、黃芪、桑葉、天花粉等中藥增強體質(zhì)。
食療方面:荷葉15克、枸杞15克、黃芪15克、生地15克、當(dāng)歸10克連同蓮藕200克,加水適量燉服即可。
第三型:常常覺得頭暈、睡不安穩(wěn)、面色蒼白、月經(jīng)量少或者沒有來、容易心悸,這是屬于血虛型的體力不足,可以用當(dāng)歸、川芎、柏子仁、酸棗仁、遠志、黃芪等中藥。
食療方面:黃芪30克、人參5克、當(dāng)歸15克、川芎10克、鹿茸10克,連同烏骨雞半只,加水燉熟,喝湯即可。
第四型:手足容易冰冷、面色蒼白、怕冷、大便常不成形、腰酸,這是屬于陽虛型,可以用附子、人參、黃芪、黨參、白術(shù)、桂枝、干姜等增強體質(zhì)。
食療方面:五味子10克、人參10克、麥門冬10克、當(dāng)歸10克、黃芪30克,連同150克羊肉,加入適量水、蔥及姜,燉服喝湯食肉即可。
不過,要提醒家長的是:沒有一種藥方或中藥可以從頭到尾、一成不變地使用(例如:一直使用西洋參),必須根據(jù)小孩的不同體質(zhì)而辨證論治。